今年中秋節又可跟家人一起去欣賞音樂會,還可以一起待到音樂會結束,不會有一個人說無聊想要先回家,這樣的感覺很棒!

這次的音樂會有台灣、日本和韓國這三個樂團輪番上台,不僅欣賞音樂表演也可觀賞到每個樂團與觀眾互動的方式。先說台灣樂團,做為暖場的他們一直表演到第三首吧!大家才記得在他們開唱前要拍手,好不容易把氣氛炒起來了,卻要退場,當暖場的樂團真是辛苦!

再來的日本樂團,雖然語言不通,但還是賣力的與台下觀眾互動,且會在唱歌前先教大家動作,好讓她們演唱時,台下的觀眾能跟著她們一起做動作,剛開始,有一邊的觀眾是她們的粉絲吧!所以她們的眼神都會比較關注那邊,但等到歌曲演唱時,我們這邊有人跟著她們的歌曲一起做動作時,她們的眼神也才比較關注到我們這邊和全場,且她們也架設直播讓日本觀眾也可看到我們現場的情況。

壓軸的是韓國樂團,一上場就開始唱歌,不像台灣和日本的樂團會先跟大家問好,也不會在每首歌曲之間做問候和介紹接下來要演唱哪一首歌?直到唱完兩首,大概發現台下的反應有點冷,才開始對觀眾說話,到最後倒數三首時,主唱終於忍不住了,開口希望大家都可以站起來配合他們的歌曲舞動,也是直到大家都站起來時,跟著舞動身子的我們才感受到音樂會的真正樂趣,不然,前面都只能跟著打拍子,怕擋到後面的人。

也許每人欣賞音樂會的方式不同,但個人覺得跟著樂團互動,比較能感受到那種氣氛和樂趣,台上的表演者也會比較有動力做更精采的表演,何況這次來的樂團也都是小有名氣的樂團。另外,也發現一場音樂會是否能炒熱氣氛?串場的主持人和翻譯其實都很重要,只是不知道主辦單位是否也發現這點?

除了在這場音樂會聽到好幾首好聽的歌曲,看到不同樂團的表演,也看到樂團在行銷自己時的方式,像日本和韓國樂團都會架設直播,但韓國樂團最後結束時是在舞台上背對著觀眾蹲下,讓直播鏡頭的那一端觀眾們可看到樂團背後的我們也正對著鏡頭揮手。一樣是直播,韓國樂團就會顧及角度,把他們和現場的觀眾一起納入,但日本樂團就比較單向,沒有樂團演唱者和現場觀眾一起納入鏡頭。以上並無評論哪家的做法是否有好壞之分的意思,純就觀察到的角度來看待他們各自的做法還有與觀眾互動的方式?也許以後當我們自己在辦活動時,就可以去思考要如何與參加活動的人互動會比較好。

無論如何,享受那當下的「此時此刻」,並能融入那當下,才是能讓自己真正體會生活的樂趣,各位覺得如何?

 

arrow
arrow

    風起雲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